2022年04月09日
【51CTO.com原创稿件】传统的网络安全架构把不同的网络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不同区域之间使用防火墙进行隔离。每个区域都被授予某种程度的信任,它决定了哪些网络资源允许被访问。这种安全建设思路提供了非常强大的纵深防御能力。
但是,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的不断推进,传统的内外网边界模糊,企业已经无法基于传统的物理边界进行安全建设。传统的安全建设思路已经很难去适应企业的快速成长和业务的快速变化。例如在移动办公场景下,员工、供应商、合作伙伴需要从全球各个位置安全地接入
2022年04月09日
传统安全机制假定网络内的身份和设备可以被信任,而零信任安全模型则是基于:默认情况下任何内部或外部用户或设备都不可信任。
这种零信任概念由Forrester Research于2010年首次提出。在谷歌和思科部署零信任概念之后,这种身份验证和授权方法开始逐渐普及。
零信任是身份和访问管理(IAM)中的关键概念,其结构旨在限制黑客对企业网络的访问。
爱尔兰厄尔斯特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高级成员兼网络安全教授Kevin Curran说:“对零信任安全模型的需求之所以出现
2022年04月09日
零信任时期数字身份管理方法遭遇哪种挑戰?出色的数字身份管理方法有什么特点?安全性负责人怎样实行全方位数字身份管理制度?
伴随着传统式数字壁垒的消退和消费者期待的升高,公司一时无法寻找到合理的数字身份管理方法解决方法。取得成功的技巧取决于:同等对待公司与消费者身份、探寻托管服务和集成化新技术应用十分关键。
从蜡封和纪念邮票到护照签证和指纹识别,再到生物特征鉴别和行为分析,人们一直在寻找靠谱的方式,来认证另一方真正身份和是不是可靠。在现如今对数据泄漏、诈骗和个人隐私愈来愈关心的时期,信赖至为关键。
2022年04月09日
零信任并不是产品或服务项目,自然也不仅是流行语。反过来,它是网络安全防御的一种独特方式。顾名思义,并不是“先认证,随后信赖”,反而是“始终不必信赖,始终要认证”。
实质上,零信任是根据限定数据信息浏览来维护数据信息。无论是不是在互联网范围内,公司都不容易全自动信赖所有人或万事万物。零信任方式规定在授于权限以前,对尝试联接到公司的程序或体系的每一个人、机器设备、账号等开展认证。
殊不知,网络安全系统开发之初并不是已经有这一作用了没有?难道说零信任仅仅